色彩培训总结范文篇1
一、小色稿训练是有效教学中最优化教学策略的实施
有效教学追求的是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达成的过程中,选择怎样的教学策略非常重要。在色彩学习中,色调是表现画面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色彩绘画中的难点所在,而对于初学水粉的学生而言,往往只能看到颜色看不到色调。在此环节中,笔者采用小色稿训练的教学策略,用小色稿的方式去练习,一可以节约时间;二迫使学生抓住对景物最初的瞬间感觉;三要求学生用大笔作画,概括整体地画出大的色彩关系。总而言之,小色稿训练可以把有限的精力放到色调的统一处理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小色稿训练具体实施:
1.学会色调的观察方法--整体观察法,即眯起双眼,对整组静物上下左右前后整体看,减弱形体,以色块为主,寻找色块的联系和区别。教师课前用Photoshop软件处理静物照片,模拟以上两种色调观察法及看到的效果,清晰直观。
2.引导学生找寻把握色调的几个关键点。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同类色调和时,用色轮+大师作品+本校学生作业三位一体进行阐明。
同理,在讲对比色调、光源色调以及大调和小对比时,也是采用相同的教学手段。
3.画小色稿。学生学会了"看"即整体地看之后,就要学会"画"--画小色稿。舍弃细节,注重色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用大笔作画是画小色稿的三个原则。小色稿与长期的色彩习作最大的不同,在于侧重点有所区别。长期色彩习作追求画面的完整性,从素描关系到色彩关系,画面呈现出一种井然有序的层次,而小色稿只是把精力集中在色彩的统一性和大关系的完整性上。
从学生小色稿训练前后的作业对比可以看到,通过小色稿训练有效地达到了以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提高画面色彩的组织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概括画面,整体地处理大关系、大色块、大色调的基本技能。从学生的课堂作业反馈来看,85%左右的同学达到了教学目标,因每人个体差异,即使当堂作业上不尽人意的学生,通过再交流,基本掌握了色调的观察方法和理解了色调的组织规律。
二、色彩风景教学促进了有效教学之学生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新课程理念的影响,有效教学在主张教学效益的同时,关注人格形成、生命关照等在教学中的意义。所以笔者把有效教学理解为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不仅仅是学生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由于现行的美术高考专业考试色彩部分大多考静物和人物,极少涉及风景题材,因此很多美术学校和美术培训机构在教学过程中只追求升学目标,缺乏培养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的长远目标,忽视了风景写生。有别于室内静物写生的稳定光线,风景处于外光中,日光移动,一日之内,从早到晚,色彩变化很大,这对于锻炼学生色彩的敏感性、写生技巧及作画激情十分有益,而在艺术上的取舍、提炼、概括,以及有所感悟之后当机立断的表达能力和美感培养方面,更是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空间和机会。因此风景写生历来是我校色彩的必修课之一,每年春季都要组织学生外出写生。
笔者认为,好的画面要求作画者必须有敏锐的色彩感受和分辨能力,但是,专业的色彩基础训练本身就是一项后天的实践锻炼,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
1.从印象派入手,临摹学习研究光色的变化。印象派大师莫奈的《干草垛》系列和《鲁昂大教堂》系列是很好的临摹范本。
2.在已临摹好的作品上选取颜色并进行归纳,在新的画面上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一幅新的作品。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总结,多看(大师)、多想(构图色调)、多动手(有针对性)、多积累(反思总结)。
通过色彩移植训练学生深入体会了大师作品的精髓,并且通过新画面表达了色彩的主观感受,拓展了艺术思维能力的训练,为学生在今后艺术领域的再学习作好准备。
3.风景写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良好教育契机。在野外写生中,用激励赏识法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在面临专业学习的低谷时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在艰苦条件中锻炼学生百折不挠的毅力;通过集体生活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人合作;近距离接触乡村生活,去学习关爱他人等,这些优良品质和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在有效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自主学习研究各类优秀试卷
有效教学是学生高度参与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设法让学生活动起来,去探究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发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美术高考中的优秀试卷则成为后来美术生借鉴的良好资料。不管是采用哪种美术手法,每一年的美术高考优秀试卷都能让后来的学生获益良多。其实,任何一种考试都有其相应的考试技巧,在考试中失败的人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好美术高考的技巧而已。如果这些学生能在空闲的时间里多多研究历届美术高考的优秀试卷,便能发现,在美术高考中也是有着一定的规律的。所以考试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出了打好自己的美术基础,熟练掌握美术技法外,还要多多研究历届美术高考的优秀试卷,吸取里面的精华,何况多学习他人的作画风格,对于自己以后在美术路上也是多有裨益。这个过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高了色彩绘画教学的有效性。
色彩培训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高考色彩水粉静物理论方法应试技巧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197
色彩是绘画以及艺术设计的重要表现语言,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高等院校的艺术招生考试一直把色彩当做主要的考试科目,并通过写生或默写的形式来考查考生对色彩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运用色彩塑造形体的能力以及色彩技法运用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色彩,从而通过艺考的检测,是摆在每一位专业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以下是笔者从事高考色彩教学的一些经验,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树立坚强的毅力和乐观的心态
美术高考就像一块敲门砖,是广大美术考生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的一把钥匙。要想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就必须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不管是出于对美术的热爱,还是出于想考大学的目的,都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的热情当中。常言道:态度决定高度,把绘画当成一种乐趣,激发对色彩的喜爱,是水粉画学习当中非常关键的一步。色彩不似素描那么单纯,表现的手法多种多样。正是因为它的丰富多彩,所以更容易激发学生绘画的热情。绘画是心灵与画面的交流过程,考试的要求更多是检验学生对绘画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水粉静物看似简单,真正画好却很难,唯有静下心来绘画,反复推敲思考,不断体验成功与失败,才能练就过硬的心理素质,在高考当中才能学会灵活运用,取长补短。
二、掌握正确的方法,带着思考去画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喜欢不假思索就动笔,最后因为构图和色调搭配等等问题没有办法深入塑造下去。这会使得学生进步缓慢,越画越苦恼,色彩感觉也越来越不对,严重的可能会失去对色彩的兴趣,导致“忘色兴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色彩绘画方法,用理性思维指导绘画,比单纯的示范教学和作品讲解更为有效。以下几点是学生色彩学习中必须把握好的。
(一)画面构图完整、形式比例准确
水粉画的成功与否一半取决于颜色,而另一半则取决于构图的质量。构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画的进程和最终效果。色彩虽说不要求像素描那样严谨的造型,但是基本的构图原则必须遵循。好的色彩必须要有好的构图形式与之配合,而好的绘画构图则需要透视、光源、形体、色彩四个要素相互配合。在布置静物时结合构图的种类、构图的原则和常见的构图形式,才能把握好画面的层次关系和疏密关系,兼顾物体的形状比例准确。
(二)总体色调明确统一
色调是指画面总的色彩倾向,比如倾向于暖色或冷色、亮色或暗色、绿色或红色等等。一幅好画,必须表达出一定意境的色彩总倾向,才能使人看起来赏心悦目。因此,开始作画的时候要用到大的色块表现出合适的色彩倾向,倾向不等于单调,色调既要有统一的倾向,又要有微妙的变化。如果考卷要求画冷色调,不要只想到蓝色,也可以利用各种冷灰色和补色的变化,画出和谐美来;和谐而有变化,是色调的总要求。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小色稿训练来达成,这一阶段画面不追求细节的刻画,只注重表现各部分之间大的色彩关系。
(三)学会深入刻画
学会利用色彩对比,表现出主要物体的冷暖变化和空间关系;利用笔触塑造和刻画物体的结构和体积;对物体的关键部位,如罐口、瓶口、杯口、盘子边缘、苹果的凹口以及衬布的裙皱等等进行细节刻画,使画面达到更为完善和精到,细节的刻画完善更能吸引打动观众。
(四)画面完整统一
这里所说的完整,并不是指画面的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面面俱到,而是画面的大色块要根据整体需要来安排,衬托物能够衬托出主体特色,整个画面做到整体与局部、色彩与素描等关系的和谐统一,使得画面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三、色彩感觉的培养与理论知识的理解相结合
平时的临摹、写生、默写在整个色彩学习过程中需要反复练习,相互渗透。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步骤地,用不同类型、不同方法分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训练时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地方马上参照书本上的进行临摹,在临摹的过程中体会写生的方法。大量的临摹和写生反过来又为默写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在色彩的反复练习当中,慢慢地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这是任何理论知识所无法替代的。
色彩感觉是感性的,就像是常说的灵感,它的获得是快速的、短暂的、整体的,重在第一印象,不能用理智的分析来代替感觉。但是色彩感的提高,由迟钝到敏锐,由模糊到鲜明,要基于长期深入的研究和正确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并且进行持续的培养训练才能得到。要让学生经常去感觉对象,激发出自己对色彩美感的感受。色彩感觉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只有理解了对象,才能更好地感觉对象,画出更好的色彩。
四、紧密结合高考形势,做到胸有成竹
高中学生学习绘画的时间有限,又要面临高考的检验,因此吃透高考色彩的评分标准,从评分细节入手,加以分析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譬如引导学生结合历年考题,从各院校的考试形式、评价风格等有目的地进行分类辅导,同时组织学生对高考优秀试卷的欣赏与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宽其艺术视野,加强学生知识的广度和绘画功底的深度。
教师要多示范、多改画,及时指出学生出现的问题,并作个别辅导,集中讲评,建立合理、公正的色彩作业评价体系,针对考试时间的限制进行合理安排,让学生镇定有序地实现绘画质量和速度的统一。进行高考模拟演练,避免学生出现紧张,大脑空白的情况,锻炼学生清晰的作画头脑,调整好心态,用笔大胆、肯定,注意把握好大的色彩倾向及冷暖关系,深入刻画准确到位,这样才能考出好成绩。
总之,高考水粉静物教学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色彩教学不仅是观察方法、技能技法的传授,而且是对学生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紧紧围绕考纲精心设计适合美术高考的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为国家的素质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樊莉莎.关于高考色彩教学的一些看法[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0).
色彩培训总结范文篇3
我国高校中传统的色彩训练通常拘泥于单一的色彩写生形式。色彩写生主要表现物体间静态的光影和色彩变化,强调学生对写生对象的细致观察,并要求具有在画纸上将对象重现的写实能力。这对于美术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训练无可厚非,然而这仅仅是整个专业的基石,意思是说该专业学生需要在具备优秀色彩写生能力的基础上,开始对色彩的运用和创造。我国美术高校的色彩基础训练做得非常好,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对于色彩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接下来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运用和创造色彩训练的教学工作上。从目前高校美术教学来看,增加色彩训练不但是美术教学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关键手段。只有对色彩训练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保证高校美术教学取得实效。因此,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应对色彩训练引起足够的重视。
1.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理论教学对于美术教育工作者一直较为棘手,这是由于纯粹的理论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枯燥无味、难以下咽。然而,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头脑中融会贯通,对于一个优秀的美术专业学生是非常必要的。色彩是探寻不同颜色之间联系的一门艺术。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环境中或者在与其他物体组合时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在一些复杂的场景中,不单要考虑物体本身的色彩构成,还要关注环境或其他物体对物体的影响。在进行色彩训练时,除了还原物体本身,使画面更贴近现实,在写生过程中头脑里最好形成完整的理论板块以供写生者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对象进行全面分析,起到关键的理论指导作用。这种在头脑中的理论板块是在理论教学中形成并在理论实践中不断增强的。因此,从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说,应思考形式富于多样化的理论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理论记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加强色彩理论教学对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以及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有着重要影响。从这一角度来看,高校美术教学应对色彩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结合美术教学实际,重点做好色彩理论教学和色彩实践教学。
2.夯实色彩训练基础
色彩训练从室内训练到室外写生对学生的训练强度逐步增大,要求逐步提高。对于室内色彩训练来说,主要包括单色画、大色块和色彩冷暖等练习部分。单色画属于素描的一种,是绘画的基础构成。掌握单色画绘画技巧对于学生光感和空间层次的绘画感觉上有较大的帮助,这也是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基础绘画形式。大色块的练习主要为了训练学生对于画面整体的把握能力,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用大笔触表现写生对象,旨在提醒学生避免过多的关注细节而丢失了整体性。色彩冷暖的练习是激活画面的重要训练内容。冷暖色调在室内和室外的运用有所不同,通常室内用冷色调表现物体的亮侧,而在室外用暖色调表现物体的亮侧。室内室外的冷暖色调对比、变缓能够构成画面的色彩更为生动传神,富于变化。以上三种基础训练仅仅是基础训练的几个代表,除此之外教师和学生还应针对不同培养方案施以不同训练,因材施教。在基础训练过后,作为更高层次的色彩训练是室外写生。室外写生相比于室内写生具有更多的色彩关联,对于某一个物体也具有更为复杂的色彩构架,是色彩理论学习实践的深入阶段。在周围环境出于动态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对于写生对象具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和分析,运用在室内学到的各种基础手段表达更为复杂的动态景象。在写生的过程中,学生应训练快速捕捉色彩关系的能力,大胆表现的有效训练方法就是色彩速写。这一训练方法要求学生用大色块和简练的笔触,概括的细节快速表现色彩感受,能够训练学生对景物的色彩感受,提高学生把握画面色彩关系的能力。以上色彩训练从室内过渡到室外,是学生写实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过程中应注重各个基础部分的训练。作为教师,在色彩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选择适合大部分学生的多样性教学方法,对于部分“个性”学生还可进行针对性教学,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作为绘画专业的学生,后天培养和训练尤为重要,通过后天努力学生可以具备捕捉微妙色彩变化的能力,弥补先天天赋不足。
3.探究大师风格,加强色彩重构训练
在训练色彩的过程中,总有一个模仿大师画作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学习者绘画的一个熏陶过程。色彩感觉的培养从单纯的模仿到自觉的吸收,是一个升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作用,开设诸如美术鉴赏一类的课程,让学生对于国内外优秀画师有较为深刻的印象。之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或需要,对部分名画作进行模仿和学习。经过不断地色彩积累和训练,学生会在表达形式多样的色彩画作中找到适合自己风格和喜好的画作,针对性进行自觉主动的学习、领悟和感受。这就达到了色彩模仿学习的高级阶段。在学习前辈大师的作品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和寻求一种主观色彩的灵感,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实践中寻找最适合于自己的色彩表现形式。这一过程是对前辈大师主观色彩的自觉消化。是更为广大意义上的潜移默化。这种不断地潜移默化对学生后期的创作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主观色彩的表现形式体现了艺术家的思想观念、艺术追求、审美理想和文化修养,而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体现。因此,学生分析、模仿、深刻领会前辈大师们的画作,对于形成和确立自己的色彩个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在高校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临摹大师作品对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大师作品中的创作技法和思想内涵对学生会有重要启发。其次,临摹大师作品,学者能够快速掌握构图技法和色彩运用方法,对提高色彩训练质量和满足色彩训练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学习名家作品是学生了解大师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的重要途径,从中学生能够增强自己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对于色彩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色彩的重构训练也是重中之重。在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中,色彩的表现也是一种文化的创造。色彩文化是人们生活的体现。在绘画中,人们在受到色彩文化约束的同时,也可以主动的掌控这种色彩文化。然而,对色彩的创造必须建立在重构新秩序的基础上,才会更有价值。这就引出了色彩训练中又一更为重要的训练———色彩重构训练。色彩重构首先是建立在作者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在这一基础上观察事物、品味色彩、进行色彩重构。这一过程说来简单,却很难做到优秀。对于一个动态或静态的景象或事物,观察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进行色彩提炼。提炼的色彩需要能够表现原本色彩,具有艺术张力。色彩提炼对作者艺术感受力要求很高,不同的人对于同一景象或事物的色彩提炼有明显差异。我国多民族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同样具有不同的色彩表现方式,这就是色彩文化的一种体现。在色彩训练中,通过重构可训练学生对色彩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可扩展学生的艺术发散思维。重构再创造的过程对于学生整体绘画能力的锻炼必不可少。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也应在色彩重构的训练上投入更大精力,为色彩的运用与创造打下深厚的基础。
二、升华学生色彩运用能力
色彩运用相比色彩模仿与提炼更上了一个层次。这一阶段的训练主要以运用色彩表现事物为主。色彩的运用是建立在对色彩提炼的基础之上的。作者需要按照自己的艺术理解和艺术感受合理搭配色彩、传递信息、表现艺术。色彩的运用具体可以通过特殊的构图、造型的抽象和色彩的对比调和等方式实现。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训练过程中,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的运用色彩,加以自我的感悟和创造,使画作具有一定的视觉效果、完整的表达形式和明确的画作主题。色彩的运用能够体现出作者的艺术感受力和艺术表现力,是考察学生绘画能力的重要环节。色彩运用不应拘泥于形式,教师在色彩运用训练中要起到引导作用,增强学生对色彩创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对色彩的对比调和的主观意识,提高学生对画面整体的把握能力,可通过细节指导和画作分析的方式进行,这一过程是学生从一个绘画者变身为一个创造者的重要过程。在绘画过程中,色彩的运用不但关系到绘画作品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关系到绘画者本身素质的提高。因此,高校美术教学中,应对色彩训练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但要结合美术教学实际开展好色彩训练,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实际特点,做好色彩训练,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色彩运用技巧。
三、色彩训练中学生个性风格的培养
个体差异是构成社会多样性的基础,美术创作也是如此。艺术也要有共性,但更讲究个性。具体来说,色彩的个性表达构成了世界上不同的色彩文化和色彩语言。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色彩学习中的个性表达,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自主发挥,并在教学的备课、上课、指导和评价所有环节中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色彩个性化的主观创作活动。同时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从成熟的画家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熟练运用色彩是一个合格画家的基本能力,同时也是考察一个画家基本素质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做好色彩训练,应成为高校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在高校美术教育的色彩训练中,由于学生在美术基础和个人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别,这就导致了色彩训练的差异性。如果还采取统一的色彩训练方案,显然不能满足色彩训练的实际需求。因此,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对高校美术教学的色彩训练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一点来看,高校美术教育的色彩训练中,应认识到差异化教学的重要性,并根据教学现实需要做好差异化训练,提高色彩训练的实效性。色彩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然而共性寓于个性,个性体现共性。无数的中外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可以证明,真正的艺术创造归结于个性。然而这并不表示高校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作用不大,而是旨在强调学生创造力和个性风格培养的重要性。因此,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基于此探索更能够激发学生创作力的教学途径,并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对于学生创新火花的闪现给予肯定和鼓励。由此可见,对于高校美术教学而言,色彩训练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结合色彩训练实际,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美术基础,在色彩训练中开展差异化和特色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高校美术教学中,应对色彩训练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更加全面、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提高色彩训练的实效性,为高校美术教学提供有力支持,促进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确保色彩训练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
四、总结
【色彩培训总结(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三年级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25
我的日记精选(整理4篇) 2024-08-24
三年级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8-24
我的日记精选10(整理6篇) 2024-08-23
我的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19
寒假趣事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16
优秀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8-12
我的老家作文(整理11篇) 2024-09-04
色彩培训总结(收集3篇) 2024-09-04
可爱的小仓鼠作文(整理7篇) 2024-09-04